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展与回顾~~

2020-05-21 09:31 浏览人数: 大字体小字体

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510房产网  [本文转载于:江阴日报]

202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六攻坚六突破”三年行动起步之年,恰逢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两个五年发展规划交替,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无锡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江阴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牢牢把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争做现代化建设先行军的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开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全力推进“六攻坚六突破”三年行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开辟“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新境界,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结合上级要求、综合各方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其中工业投入增长7.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5%;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考核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今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

    坚定不移狠抓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比翼齐飞”、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升级。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品牌化为方向,推动重点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深化协同发展,进一步放大产业集群效应。实施新一轮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冶金、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新桥镇建设全市首个智能制造示范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着力培育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为重点的新经济,加快发展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抢先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推动军民融合路演中心、先进技术装备研究院建设,不断壮大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确保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加快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办好第十五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实现旅游总收入超300亿元

    大力发展园区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实现“三资”投农超5亿元,完成“百企建百园”项目6个,新增高标准农田5000亩,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65%。扩大生猪生产,全力维护生猪市场供应稳定。

    培育优势企业。鼓励支持骨干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持续做强做精,加快打造一批掌握标准制定权、行业话语权、市场主导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快两化融合、企业“上云”步伐,实施智能化建设重点示范项目20个,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个。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新增无锡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大力培育准规上服务业企业,加快打造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新增国家级“两业”融合龙头企业1家。

    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无锡市级龙头企业1家和2家。鼓励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5家,引导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江阴板块”扩容升级。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坚守实体、深耕主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扩大有效投入。瞄准与我市产业契合度高的世界名企、大型央企和实力民企,加强产业链招商、精准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努力在超50亿元、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实际使用外资9.3亿美元左右,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加快推动智建美住、远景AESC、康瑞卫智达精密零部件、三房巷光电薄膜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法尔胜光纤、信越光棒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完善重大项目领导联系挂钩、联席会办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加快形成更多具有爆发力的新增长点。

    强化服务保障。深入贯彻中央减税降费精神,全面落实“惠企25条”,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健康发展。实施工业企业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提高亩均产出效益。加快腾退低效用地,年内盘活存量土地7100亩以上。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散乱污”工业用地整村成片拆迁,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400亩。深化政银企对接互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全年新增信贷投放200亿元。发挥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市镇两级转贷平台等功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妥善处置重点企业信用风险,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扎实开展“创新江阴”三年行动,加快把江阴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培育创新主体。围绕产业发展“痛点”“堵点”和“卡脖子”关键环节,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引进创新企业和人才项目,年内确保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力争200家,新增无锡市“准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6家、“雏鹰”企业3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6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以上。深入实施产学研“双百行动计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年内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超60项。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主导制修订国际、国内、行业标准18项,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件。

    打造创新载体。加快推进长三角创新资源平台对接,着力完善创新平台体系,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10万平方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国内外研发机构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新建校企合作联盟8家。加快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家、市级研发机构80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优化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江阴创新港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长三角分院建设,充分发挥技术交易市场作用,推动技术转移要素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

    优化创新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着力完善“创新发展16条”推进机制,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加强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着力营造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社会环境。深入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积极参与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年内引育海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无锡“太湖人才计划”等高端人才50人。弘扬工匠精神,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经营需求,培育高技能人才6000人,确保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42万人。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方位保障体系,完善资金扶持、股权激励等政策,力争年内科技贷款突破20亿元。

周一到周六8:30-17:30
0510-86808058
江阴房产网-新浪官方微博 江阴房产网-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C)2008-2020 苏ICP备12000824号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